中國的制造業,在全球到底處于什么水平?
很多人好奇,中國制造享譽全球,那么我國的工業水平在全球范圍看,處于第幾梯隊呢?答案是,我國工業水平在世界梯隊中還處于第三梯隊。
改革開放后,我國工業迎來了大發展,經歷了工業化騰飛階段,已成為全球制造業大國,但目前還稱不上制造業強國。大和強,是兩個不同的概念,大側重的是規模,是總量。強則主要側重的是技術,是優勢。
對于全球制造業梯隊的劃分,我們可以用權威人士的觀點來看看。在去年11月18日的時候,工業與信息部部長苗圩接受過一次媒體的采訪,當時他說,中國處于全球制造業中的第三梯隊,成為制造業強國尚需時日。
全球制造業已基本形成四級梯隊發展格局:第一梯隊是以美國為主導的全球科技創新中心;第二梯隊是高端制造領域,包括歐盟、日本;第三梯隊是中低端制造領域,主要是一些新興國家;第四梯隊主要是資源輸出國,包括OPEC(石油輸出國組織)、非洲、拉美等國。
第三梯隊中,大量新興經濟體通過要素成本優勢,積極參與國際分工,將逐步納入到全球制造業體系。苗圩表示,中國現在處于第三梯隊,目前這種格局“在短時間內難有根本性改變”,面對技術和產業變革及全球制造業競爭格局的重大調整,中國既面臨重大機遇也面臨重大挑戰。
不過從我國的工業情況來看,確實是有明顯優勢的,很多國家都有大量公司進入中國,以及大量資本投資中國,就是看中國制造業的規模化和全產業鏈優勢。
比如說在全球手機商中,美國有蘋果公司,韓國有三星公司,除了這兩家外,其他手機基本上全是中國品牌,就是因為中國有電子全產業鏈的優勢,其他國家就算是自己成立一個品牌,絕大部分配件都需要從中國進口,這給中國的手機企業帶來了極大的成本優勢,可以在全球手機產業競爭中勝出。
但需要注意的是,我國的制造業目前在某些關鍵領域依然受制于人,比如說芯片、傳感器等關鍵組件,就比如在半導體行業中,高端芯片需要用到EUV極紫外光光刻機進行晶圓代工,目前只有荷蘭的ASML公司能生產,那么沒有光刻機,我們就造不出芯片來,這就是制造業夠大但還不夠強的一個縮影。
所以我們一方面要利用好全產業鏈優勢,繼續大力發展制造業,加速推進新基建設,同時投入更多資金與技術用于研發,在關鍵科技領域里獲得突破,為工業建設提供強有力的支撐,才能從制造業大國轉變為制造業強國。

同時,人工智能浪潮對我國工業來說,也是一個很重要的機會,人工智能時代到來,5G網絡逐步滲透,通過大數據和云計算,將新一代通信技術與制造業進行融合,順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主線,實際制造強國的目標。
- 上一篇 什么是SPC(統計過程控制)?
- 下一篇 數字化工廠五大核心系統集成